关于周公解梦

《周公解梦》乃一部源自民间,用梦境来占卜吉凶的古老书籍,详细解释了七大梦境类型。

其中的“周公”即指周公旦,这一人物在儒家文化中频繁出现,甚至孔子都在梦中表达“吾不复梦见周公矣”。在儒家文化长期主导的中国,周公与梦的关系成为文化的一部分,不可避免地与梦境产生直接联系。

《周礼·春官》明确提出了六大梦境类别:正梦、噩梦、思梦、寝梦、喜梦、惧梦。明代陈士元进一步深化了对梦的研究,将梦分成九种,如气盛之梦、气虚之梦等。接下来,我们将根据不同分类者对梦的认知,综述各类梦境的基本含义,以帮助正确理解古代梦境案例中的释梦形态。

正梦

《周礼注》指出:“正梦者,无所感动,平安自梦也。”这指的是在没有外在刺激的情况下,心无杂念,安然自然的梦境。

喜梦

由于喜好或愉悦引起的梦境。内心有喜悦即有喜梦,甚至有些人会在梦中笑醒。

思梦

一般认为是由思念和追忆引起的梦。“夜夜之梦各异,有天有地有人有物,内思成之。”(《关尹子·二桂篇》)有人认为思梦不仅指思念而梦,还包括梦中有思考和念头。

寝梦

寝梦的解释多种多样,主要包括觉醒时说过的话、看到的事物以及白天的梦境。

反梦

又称反极之梦,具有“反象以征”的特征。陈土元认为:“何为反极?有亲姻燕会则梦哭泣,有哭泣、口舌则梦歌舞,寒则梦暖,饥则梦饱……此反极之梦,其类可推也。”

性梦

由人的性格和性情导致的梦境。王符认为:“人之情心,好恶不同,或以此吉,或以此凶。当各自察,常占所从,此谓性梦也。”

象梦

这类梦不直接表达梦境的含义,而是取某事物的象征义。“比拟相肖,谓之象。”(王符《潜夫论》)例如,梦见蛇可以象征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。

人梦

由于做梦者的社会地位、性别、年龄等不同,同一梦境会产生不同的象征意义。

精梦

也称为“意精之梦”,是由个体的思想和意愿导致的梦境。例如,孔子在乱世中思念周公之德,因此梦到周公,这就是一种意精之梦。还有与季节相关的时梦,以及由身体不适引起的病梦、鬼祟怪异的厉妖梦等。